一、非本村人購買本村房屋,碰到房屋拆遷時怎么補償
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居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不能再申請宅基地。所以法律并沒有禁止居民出售房屋,外村人依法取得房屋的,碰到房屋拆遷時,可以獲得房屋拆遷補償款。
二、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農村居民一戶只能具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具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居民意愿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居民實現戶有所居。
農村居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統籌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和條件。
農村居民住宅用地,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居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居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土地征用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顚S?,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本村的居民可以出售宅基地上的房屋,如果外村人通過合法的途徑取得本村的房屋,碰到房屋拆遷時,購買房屋的外村人可以獲得拆遷補償款,但不能取得土地征用補償款。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進行咨詢。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