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東用假名字簽租房合同后提前收房,還需承擔違約責任嗎?
2023-03-15 閱讀:907 京云律師
2021年4月,“張某偉”與李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張某偉”將本市某小區的一套公寓出租給李某,租期一年。同時,合同還約定,在租賃期限內,“張某偉”不得中途收回房屋,否則需要承擔違約責任。李某在沒有認真核對對方信息的情況下,與“張某偉”簽訂了合同。結果,在合同未到期之前,“張某偉”就將房屋提前收回,李某欲起訴“張某偉”,卻發現“張某偉”的姓名與身份證號不符,查無此人。

此時,李某意識到“張某偉”的身份信息可能是為逃避責任而使用的假信息。隨后,李某找出了“張某偉”與自己聯系時使用的手機號碼,并通過支付寶搜索到該號碼的綁定的個人信息名叫張某明,于是李某將張某明訴至法院。
在訴訟過程中,李某指認張某明即為簽訂合同的“張某偉”,張某明卻予以否認。后經法庭審理查明,“張某偉”是張某明使用的虛假身份,張某明簽訂合同時的虛假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均與張某明的真實信息僅相差一個漢字或者數字,明顯是當事人故意為之,綜合以上信息,法院認定“張某偉”與張某明系同一人。
一般而言,簽訂合同者為合同當事人(代理、代表等情形除外),生效合同對合同當事人產生效力。法院認為張某明雖使用了虛假身份信息,但簽訂合同者為其本人,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系其真實意思表示,且不存在無效事由,故應認定為有效,受合同約束,現其違反合同約定,故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張某明承擔違約責任。判決作出后,張某明與李某協商,履行了義務。
在簽訂合同時務必提高法律意識,審慎核查合同相對方的真實身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一定要誠實守信,莫投機取巧,逃避責任,若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使用虛假姓名簽訂合同,情節嚴重的,可能會構成合同詐騙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