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傷賠償?shù)募m紛比比皆是,但有一種情形看似不常見,但卻在司法實踐中真實地發(fā)生過,那就是當勞動者因工傷一次性收到用人單位支付的一定年限的賠償時,在期限未到時間段內勞動者因故身亡,此時剩余期限的賠償款是否需要歸還用人單位嗎?下面我們通過一則真實案例來為大家詳細解讀。
案情回顧
張某在A公司所屬的場所內進行施工作業(yè)時,不慎從陽臺上面墜落地面而受傷。經鑒定,張某出現(xiàn)了顱腦損傷,構成人體損傷一級傷殘。張某已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護理期限為長期護理。后來張某向法院訴訟要求雇主、房主A公司賠償其因事故產生的各項損失,張某女兒為法定代理人參與訴訟。經過雙方協(xié)商和解并按照法院判決的比例劃分,A公司賠付張某為期五年的護理費三十萬元。
但判決后不久,受害人張某去世。A公司認為,受害人去世時,實際護理時間只有906天,自己僅應支付65049元。張某女兒及生前法定代理人接受賠償款,護理人應將張某未用部分的護理費返還。因此A公司訴至法院,請求被告返還不當?shù)美瑫r承擔訴訟費。
京云律師說法
本案產生爭議的核心問題是:被告張某女兒收取原告A公司給付的執(zhí)行款,是否構成不當?shù)美瑥埬撑畠菏欠駪颠€未達預期年限的護理費。
我們來看對于不當利益的法律規(guī)定: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條規(guī)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當?shù)美闪⒌臉嫵梢兴捻棧阂环将@得利益,另一方受到損失,獲利與受損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獲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jù)。
而在本案中,原告A公司之所以需向張某支付款項,是基于生效民事判決書所確定的義務,不屬于不當?shù)美申P系中利益受損方的利益受損。
另外,根據(jù)最高法《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jù)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能超過二十年。
護理費屬于將來發(fā)生的財產損失,更多體現(xiàn)為對受害人定殘后的損害救濟;護理期限則是根據(jù)受害人實際狀況對受害人需護理期間的法律推定,是法官基于法律規(guī)定在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做出的綜合判斷,價值取向在于保護受害人的權利,受害人亦需承擔護理費可能不足的風險。
原判決中A公司對張某20年護理費的30%承擔賠償責任,是對張某權益受損應得賠償?shù)暮侠碚J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張某或是張某女兒均未因該判決獲得不當利益。A公司與張某達成了執(zhí)行和解協(xié)議,張某通過女兒收取30萬元賠償款符合雙方約定,具有合法依據(jù)。
最后,法院認為張某女兒因張某提前病故而獲取不當利益的依據(jù)不足。因此,對于A公司訴張某女兒返還剩余護理費的訴訟請求,缺少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法院不予支持。
京云律師小結
侵權人依據(jù)執(zhí)行和解協(xié)議履行給付義務后,因受害人提前病故,又以不當?shù)美麨橛烧埱笫芎θ私H屬返還未達預期年限護理費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在現(xiàn)實中,我們應該注意不當?shù)美倪m用范圍。也應該在面對類似問題時,積極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lián)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lián)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